隨著選煤廠洗水閉路循環和環境保護要求的日益提高,煤泥水處理在選煤廠中變得越來越重要。近年來細粒煤分選設備得到很大發展,分選下限也越來越低,導致煤泥水的粒度組成發生了相應的變化,煤泥水中的-0.3 mm級含量占主要地位,由于大量極細顆粒的存在,使得煤泥水處理起來越來越困難。盡管國內同行在工藝流程和設備上不斷改進,這一難題仍困擾著選煤界。
煤泥水由煤和水組成,其性質既與煤的性質有關,又與水的性質相關,并受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影響,主要由煤泥濃度、黏度、灰分、化學性質及煤泥的粒度組成。其中煤泥的粒度組成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煤泥水沉降過程的難易程度,且隨著粒度變細及細粒含量的增多,使顆粒的布朗運動加劇,煤泥水黏度增大,并使煤泥水具有某些膠體的性質,從而導致煤泥水長時間不能沉降,其均勻、穩定地懸浮在水體中,沉降效果差。在連續生產過程中,穩定懸浮并大量集聚,使原煤濃縮機和尾煤濃縮機溢流濃度不斷增高,進入洗水系統,造成惡性循環和連鎖反應,進而嚴重影響跳汰機和浮選機分選效果,而且還影響商品煤質量,更嚴重的是煤泥水外排導致環境污染。通過添加水處理絮凝劑發生復雜的熱物理、化學過程,產生凝聚和架橋作用,降低或消除顆粒間的排斥力,中和顆粒表面電荷,使顆粒結合在一起,體積不斷增大。當顆粒聚集到一定體積程度時,便從水中分離出來,形成絮團,使沉降速度大大提高。絮凝劑
合理使用凈水絮凝劑以降低洗水濃度:一般洗煤廠的洗水主要由原煤濃縮機溢流、尾煤濃縮機溢流和壓濾機濾液等組成,其中原煤濃縮機溢流占70%,尾煤濃縮機占25%。2002年10月份前我廠原煤濃縮機溢流在15 g/L~130 g/L之間,生產任務大、生產時間較長時,更為突出,直接影響產品質量和產率,影響粗煤泥系統的正常運行。為此我廠2002年投資近百萬元增加了一套截粗環節,解決浮選入料問題,但未能從根本上解決,洗水濃度居高不下。我們通過分析,著手解決洗水的主要組成部分,通過多次試驗,2001年5月首先將絮凝劑配制成0.2%~0.5%加入尾煤濃縮機,使溢流水大為改善。如果生產穩定的情況下,洗水濃度一般穩定在30 g/L以下,不僅提高了洗水質量,還改善了浮選稀釋效果,但不能解決原煤濃縮機溢流的細泥在洗水中的聚集循環問題。絮凝劑廠家
通過底流大排放來提高浮選機通過量:由于添加高效絮凝劑改變了原煤濃縮機沉降方式,由原來的擴散型變為集中混合型,沉降速度加快,減少積聚時間,只有連續穩定地排放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根據浮選機最佳入料濃度(120 g/L)制定排放制度,實現浮選機最大通過量,由試驗前的100 m3/h左右提高到250 m3/h左右,加快浮選速度,實現底流大排放,保證濃縮機清水層1.5 m~2 m,減少了細泥積聚,排放出循環水系統,由壓濾機把關處理。存在問題是長時間停車導致剛開車時浮精灰偏高,可通過采取浮選系統遲停早開的辦法加以解決。通過改善浮選機入料條件,不僅提高了浮選機工作效率,而且使產品各項指標較使用絮凝劑前發生顯著變化,浮選精煤灰分合格率、穩定率有較大改善,浮選精煤產率提高至少2%,尾礦灰分提高10%。絮凝劑廠家
通過合理使用絮凝劑和加強煤泥水環節管理,有效地完成了選煤廠浮選系統的主要任務,提高了精煤產率,降低了洗水濃度,各種消耗除絮凝劑外明顯下降。電耗僅為計劃的46%,油耗為0.9kg/t干煤泥,大型設備真空泵、高壓泵、煤泥泵等運行周期延長6~12個月。煤泥水系統實現閉路循環,杜絕了煤泥水外排,洗水濃度控制在10g/L左右,基本實現清水洗煤。產品質量得到提高:精煤灰分指標降低2%;浮精煤水分降低2%;尾煤灰分提高10%;綜合精煤產率提高1.5%;設備負荷減少866.9 kW/h;洗煤機處理量由250 t/h提高到325 t/h。絮凝劑
上一篇:【無煙煤濾料對于有機污水處理的方法】
下一篇:【液面覆蓋球用途的擴展】
豫公網安備 41910102000097號
管理入口 網站地圖 安全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