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窩斜管填料如何進行水力循環澄清池的操作控制?
水力循環澄清池的操作控制,主要有兩個方面的要求:一是投藥適當,及時調節;二是
排泥及時。具體的操作控制如下。
(1) 開車前的準備工作
① 水力循環澄清池竣工,具備開車條件之后,淸掃池子;
② 檢査設備各部,包括土建、水射器及其調節系統等;
③ 做好池子的沉降試驗;
④ 調整好噴嘴與喉管間的距離,一般先調至2倍噴嘴直徑;
⑤ 配好藥劑濃度(先經初步試驗確定合適的加藥量),并備適世黏土,作開車準備。
(2) 開車搡作控制
① 開進水閥,先調整好進水量約等于設計處理水世的三分之二左右。
② 投加混凝劑。開車初期要適當增加藥盤,一般約為正常投藥1:的2倍左右。如果泥渣難以形成,還可適當加點黏土或泥漿于水中。
,③當出水時,如水質不合格可先行排放,并調整加藥量,以達到最佳控制數據。
④ 觀察泥渣回流情況,H整好噴嘴與喉管的間距。
⑤ 泥淹層形成之后(一般約3h),此時調節進水量至設計值。
⑥ 排泥操作要及時。定時巡回檢査,如發現泥渣層上升,即行排泥。
⑦ 每兩小時分析第一反應室出口處的五分鐘沉降比(即將泥渣水樣放在100mL的盤筒內,靜置5rain,泥渣下降,其體積占水樣體積的分數,就是沉降比),控制沉降比在10%?15%,超過時需排泥a
⑧ 開車期間水量要求穩定,如果要增加水處理擻,應在半小時前,適當多加混凝劑; 并排除部分泥潼以降低泥渣層的高度,然后逐步增加進水世。
⑨ 如中途停止運行達24h,池底泥猹會處于壓實狀態,并會失去活性。因此,重新開車運行時,應先排除池底少量泥渣,然后加大進水世和加藥世,使池底泥渣松動,并具有吸附活性,再調整進水量為正常水量的三分之二,待出水水質穩定后,再適當調整進水盤和加藥量至正常狀況。
上一篇:【聚合硫酸鐵的優越性能看點】
下一篇:【纖維球選用】
豫公網安備 41910102000097號
管理入口 網站地圖 安全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