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六大無煙煤基地:北京京煤集團,晉城煤業集團,焦作煤業集團,河南永城礦區,神華寧煤集團,陽泉煤業集團。
無煙煤濾料分類:
一、標準無煙煤濾料
標準無煙煤濾料采用優質碳塊經精選、破碎、篩選加工而成,外觀光澤度好,呈多棱形顆粒狀,抗壓耐磨性強,一般用于雙層和三層過濾。
二、TJP型無煙煤濾料
TJP型無煙煤濾料,采用日本水道侏式會社標準生產,質量完全達到日本標準。其主要用于鋼鐵系統的軋鋼循環水處理及石油化工行業污水的深度處理,同時,亦適用于精密制造及航天航海等方面的高級用水過濾。
無煙煤標準煤樣
煙煤的粘結指數測定是將一定質量的試驗煤樣和專用無煙煤樣(中國以寧夏汝萁溝礦生產的專用無煙煤為標準煤樣),在規定的條件下混合,快速加熱成焦,所得焦塊在一定規格的轉鼓內進行強度檢驗,以焦塊的耐磨強度,即抗破壞力的大小來表示煤樣的粘結能力。粘結指數是判別煤的粘結性、結焦性的一個關鍵指標。
粘結指數是中國北京煤化所參考羅加指數測定原理提出的表征煙煤粘結性的一種指標。該指標的測定方法是按1:5或3:3的配比使煙煤和標準無煙煤混合后灼燒,測定其所得焦塊的強度。 煙煤的粘結指數(GR.I)與R.I不同之點在于:
1、專用無煙煤的統一加工及選定。
2、標準無煙煤的粒度由R.I法的0.30.4毫米,改為GR.I法的0.10.2毫米,擴大強粘煤的測值范圍,同時由于無煙煤粒度與試驗用煙煤粒度相近,容易混勻,減少指標誤差,提高測定的重現性與穩定性。
3、在測定弱粘結性煤的粘結指數時,將無煙煤與煙煤的配比改為3:3,解決羅加法中對弱粘煤的測定不準的問題。
4、實現了機械攪拌,改善了試驗條件,減少了人為誤差。
無煙煤使用
無煙煤在分解爐的使用
分解爐的作用是在固相懸浮于熱氣體的條件下完成碳酸鹽的分解吸熱反應。
CaCO3=CaO+CO2↑
在所提供的熱量不能使生料完全分解的情況下,分解過程可按CO2的分壓達到某一平衡狀態考慮。一般來說分解爐的平衡狀態溫度處于850~900℃范圍。分解爐內的溫度分布與下列因素有關。
1)燃燒成氣相視的放熱速率。
2)由氣相傳給固體生料粉的傳熱速率。
3)生料顆粒分解時的吸熱速率。
與使用煙煤相比,由于無煙煤揮發份較低,因此需要一個相對較大的分解爐,以期獲得相同的生料分解率和相同的煤粉燃燼程度,或者要求一個較高的操作溫度,或者將無煙煤磨得更細一些。
當三次風溫較低時,無煙煤揮發出來的氣體往往不能產生足夠的熱量使溫度升高。所以將煤粉直接喂入溫度范圍通常在1000~1200℃的上升煙道廢氣中可確保煤粉燃燒。
另外需要提出的是燃燒速度和燃燼時間還取決于煙氣中的O2含量,用較高的空氣過剩系數操作分解爐時刻縮短燃燼時間,但通常增大空氣過剩系數的做法將會增加通過預熱器的氣體流量。為此將造成較大的壓差和較高的廢氣溫度,從而使窯主排風機的負荷增大,整個窯系統的單位熱耗也將有所增加。
改變生料喂入方式是相當重要的,采用無煙煤操作時,無煙煤與生料粉的混合最好能有適當的滯后時間,以保證無煙煤的點燃,因此對喂入分解爐的生料需要進行分級控制,以便使分解爐底部形成一個相對高溫區。判斷生料在分解爐內是否達到預期的效果,最好的辦法是檢測入窯生料分解率,如果入窯生料分解率達到了預期效果,說明無煙煤在分解爐內的燃燒是合適的。
無煙煤在窯頭燃燒器的使用
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裝備有現代化的燃燒器,現代化的燃燒器配備有適當的火焰調節裝置,可以使無煙煤沒有任何問題地在窯頭進行燃燒。
燃燒器的作用不僅僅是輸送和分布煤粉,更主要的是保持火焰的理想長度和合適的氣體流場。火焰的長度對于新型干法窯來講十分重要,火焰如果過短,煤的潛熱只能在較小體積內釋放出來,火焰的溫度就會在局部變得很高,相反,如果火焰長度加長,溫度就會下降。火焰的長度主要靠燃燒器的推動力進行控制。
燃燒器的推動力=一次空氣(kg/s)×燃燒器尖端風速(m/s)
當燃燒器推動力加大時火焰長度縮短。
原煤的種類對火焰的長度并不十分重要,只要求單個煤粒子的燃燼時間小于其在火焰中的停留時間即可。
如果目標是讓無煙煤與煙煤保持相同的火焰長度,那么就必須對煤粉的燃燼時間進行補償。簡單的做法就是將無煙煤磨得更細一些。
高溫二次風將會快速加熱進入燃燒器的煤粉的揮發分快速排出,煤粉一經離開燃燒器端部,焦炭粒子就會點燃,因此冷卻機的使用效果將對無煙煤的使用產生一定影響。
在回轉窯窯頭燃燒器上使用無煙煤需要保證如下條件:
1)煤粉能達到足夠的符合要求的細度,以保證燃燒和火焰形成。
2)控制可靠穩定的煤粉喂料。
3)燃燒器的一次分必須具有足夠的推動力并可調節。
4)燃燒器必須能夠在燃燒帶產生有充分內部循環空氣的火焰,以保證無煙煤盡快點燃。
5)在啟動冷窯或窯況不正常時利用煙煤或燃油輔助燃燒。
無煙煤用途
無煙煤通常作民用和動力燃料;質量好的無煙煤可作氣化原料、高爐噴吹和燒結鐵礦石的燃料以及作鑄造燃料等;用優質無煙煤還可以制造碳化硅、碳粒砂、人造剛玉、人造石墨、電極、電石和炭素材料。